遗忘之鸥

遗鸥 (Larus relictus) , 名字听起来有些奇怪, "遗"是什么意思呢? 遗鸥的英文名为 Relict Gull, Relict 意思是"残留物, 残遗种", 其实是说明了这个鸥的现实状况, 数量稀少的遗留种. 遗鸥的最早的标本是于1921年在内蒙古收集的, 而直到1971年才被认定为是独立的物种, 距今不过半个世纪.

遗鸥个头比鸽子稍大, 冬天的时候一身素白的羽衣, 而在夏天, 则会戴上"黑头巾", 和同样是红嘴巴的红嘴鸥 (L. ridibundus) , 棕头鸥 (L. brunnicephalus) 颇有几分神似. 所以自将近一百年前第一次被学者发现到1971年被苏联学者正是定为独立的物种之前, 遗鸥一直被认为是棕头鸥等鸥属 (Larus) 的亚种. 然而, 遗鸥有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可以很容易地和棕头鸥, 红嘴鸥区分, 我们注意看的话, 会看到带着黑头巾的遗鸥的眼睛上下两边各有两个白色的羽毛覆盖的眼睑, 看上去就像是遗鸥的眼睛也像我们人一样是两端尖尖的橄榄形而不是其他鸥鸟那样圆圆的. 遗鸥的"眼裂"这个特点在其脑袋还没有完全变为冬羽的白色的时候十分好认. 有少数的遗鸥在北京和河北的一些河流湖泊停歇和越冬, 所以在这些地方的朋友们如果在冬天看到了水面上有鸥鸟在飞, 不妨多看看, 说不定就能找到这珍贵而神奇的"遗忘之鸥".

Relict Gull

IUCN 红色名录等级为濒危 (VU) 的遗鸥主要在中国的鄂尔多斯高原繁殖, 中国境内还有新疆的艾比湖有分布, 另外也有部分种群在蒙古和俄罗斯的湖泊繁殖. 在鄂尔多斯高原繁殖的遗鸥种群是最大的遗鸥种群, 估计有5000对左右, 但是种群数量不同的年份会有较大的变化. 在冬季的时候, 鄂尔多斯种群会沿着同一纬度从内陆迁徙到海边, 主要在天津, 北戴河等渤海岸边海滩越冬. 在夏季, 遗鸥会选择在1500m以下高原半干旱地区的浅咸水湖泊中的岛屿上繁殖. 这些地区的湖泊的水位往往会有较大的变化, 经常会干涸, 如果湖水干涸或者岛屿和陆地连接成为半岛的时候, 遗鸥们就会放弃这个地方, 迁移到其他适合繁殖的湖泊去. 然而, 符合遗鸥繁殖需要的湖泊并不多.

在1971年遗鸥被定为独立物种之后, 鸟类学家一直试图寻找遗鸥的繁殖地. 1987年, 在鄂尔多斯进行考察的有中科院动物所参加的内蒙古野生动物资源考察队在距离鄂尔多斯市仅四个多小时车程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采到了一对繁殖期鸥的标本, 经过鉴定, 这一对鸥就是遗鸥. 终于, 在1990年, 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的遗鸥繁殖群被发现, 数量可达581巢之多. 鄂尔多斯种群是全球最大的独立遗鸥种群, 成为了蒙古高原荒漠的代表性鸟类. 当地林业局迅速开始保护措施, 之后有更多的科研力量保护力量进入到遗鸥的保护工作中去. 经过近十年的保护, 在1998年, 在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的湖心岛上繁殖的遗鸥可以达到3600多巢, 近十年的时间增加了近四倍. 同年, 内蒙古自治区批准在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建立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3年后的2001年, 该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2002年, 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这些年, 不管是鸟类学家还是观鸟爱好者, 无不为鄂尔多斯地区遗鸥数量的稳步提升而感到兴奋和快慰. 然而, 人们一直不知道鄂尔多斯的一万只遗鸥在冬天去了哪里. 鸟类学家只管在鄂尔多斯给繁殖的遗鸥戴上脚环, 希望在什么地反能够再次见到他们. 2003年, 北师大的鸟类研究者在天津海边做调查的时候, 记录到了几千只遗鸥, 而其中有若干只遗鸥分明佩戴着在鄂尔多斯标记的脚环. 至此, 我们终于知道了在内陆繁殖的遗鸥不像多数候鸟在冬天进行南北向迁徙, 而是进行东西向迁徙, 在冬天的时候从内陆东迁到海边越冬. 从研究人员发现在鄂尔多斯繁殖的遗鸥以来到弄清楚鄂尔多斯种群的越冬地, 遗鸥被许多人关注和保护, 保护区得以建立, 研究得以进行, 遗鸥的数量逐年稳步上升.

Relict Gull

如果, 遗鸥的故事继续这么美好下去就好了.

1998年, 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的水域面积达到了近些年来最大的区域, 湖中适合遗鸥繁殖的岛屿数量多, 面积大, 水中的食物也十分丰富, 所以遗鸥的数量能够快速增长. 然而, 之后的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的水域面积开始逐年下降, 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的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保护区的水域面积在成立保护区后逐年下降, 时有时无, 到了2008年, 甚至完全干涸. 水域面积减少, 岛屿变成半岛, 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就逐渐不适合遗鸥繁殖, 所以在1998年这里遗鸥的数量达到高峰之后, 数量也逐渐下降. 2008年之后, 遗鸥保护区竟然再也没有了遗鸥. 和保护区管理等相关的负责人有的认为该保护区的水位下降, 水量减少主要是天灾, 是降水量减少, 然而另一些人则指出了人为因素也许是更为主要的原因. 中科院地理所的研究人员总结发现这些年保护区地区的降水量虽然有所下降, 但是整体的变化并不大, 反而是在建立保护区之后, 在上游地区建立了许多淤地坝工程用来拦截水流供给民用. 上游的拦水工程是造成下游缺水少水的更为重要的原因. 除了水利工程对保护区水位的影响外, 中科院鸟类学家也指出, 保护区内发展的旅游业严重打扰到了遗鸥繁殖, 过多的人类活动干扰使得在湖心岛上繁殖的遗鸥没有安全感, 终于弃巢而去.

消失的遗鸥去了哪里?水量下降使得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干涸, 同时也使得位于陕北的红碱淖水位下降, 露出了湖心岛. 鄂尔多斯的遗鸥辗转到了红碱淖暂时安顿下来. 然而, 还不能松口气. 君不见, 红碱淖的上游在截水开煤矿, 附近的用水量也大幅上升. 不知红碱淖的水还能支撑多久. 屋漏偏逢连夜雨, 遗鸥位于天津海边的重要越冬地也造到了破坏, 曾经的海滩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填海的工地和水泥硬化的海岸. 腹背受敌的遗鸥的困苦可想而知. 终于, 是人祸造成了遗鸥的家园消失, 数量下降. 解决人祸, 不能靠天, 还是得人来.

"遗忘之鸥, 遗留之鸥", 遗鸥是一个奇迹, 研究人员们用"遗鸥"来称呼它们, 也是表达了自己对于发现甚晚的遗鸥的一点愧疚. 对于遗鸥, 我们了解的还是太少, 然而这奇迹不知那天就真的只会剩下回忆. 好在遗鸥像戈壁滩上的寒风一样刚毅, 只要我们留给它们足够的家园, 他们可以顽强地生存并繁荣壮大. 这个"只要"难么?

(图片直接引用自网上)

参考文献

  • Wikipedia
  • 遗鸥, 挑战人类视野 钟嘉
  • 人民网
  •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消亡调查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6. Larus relict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e.T22694447A93453868. Downloaded on 28 January 2017.
  • Fenqi, H., Yinsun, Z. & Yong, W. The latest news on the Relict Gull Ordos population. Biodiversity Science 02, 88–90 (1994).
  • Ming MA, Y. M., Ying CHEN, Kedeerhan BAYAHEN, BaoWen HU, Fei LI, JiaQing WU, Xiang GAO. Seasonal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Relict Gull (Larus relictus) at Ebinur Lake, Western China. 2, 151 (2010).
By @Wolfson Liu in
Tags : #bi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