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且来看下面的两个图, 这两种鸟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你仔细地观察, 就会发现, 左边的鸟的脸上黑的地方比较少, 而右边的鸟脸上黑的地方比较多. 而两个鸟很有特色的地方在于他们的嘴是扁扁的, 而且前端似乎更为宽大. 正是因为这两只鸟的勺子样子的嘴和中国传统乐器琵琶的形状很相像, 他们被称为琵鹭, 左边的脸上白色更多的鸟是白琵鹭 (Platalea leucorodia) , 右边的脸上黑色更多的鸟是黑脸琵鹭 (P. minor) . 实际上, 黑脸琵鹭黑色的脸是它裸露的皮肤, 也就是说, 相比于白琵鹭, 黑脸琵鹭的“发际线”更高一些.
琵鹭的嘴巴是很有意思的, 整个嘴巴很长, 然而是扁扁的, 在嘴的先端还会更为宽大一些. 从正面看整个嘴长得像是中国传统的乐器琵琶, 又因为他们长得高高大大和一身白色的羽毛, 像极了人们熟悉的大白鹭 (Ardea alba ) , 所以被称为琵鹭. 然而白琵鹭并不是一种鹭 (Ardeidae) , 而是一种鹮 (Threskiornithidae) , 相比于大白鹭, 和朱鹮 (Nipponia nippon) 的演化关系倒是更近一些. 黑脸琵鹭的这张有特色的嘴也是和它们的取食方式相适应的, 黑脸琵鹭会站在浅水中, 把扁扁的嘴伸到水中, 左右摇晃着嘴, 利用扁平的嘴在水中捕捉或者过滤食物. 黑脸琵鹭的数量相对少一些, 而白琵鹭的聚群数量会大, 如果能看到一群白琵鹭站在水中过滤食物, 我们就能看到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 动作一致摇头晃脑地在水中寻找食物. 说道扁嘴, 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鸭子, 鸭子会利用扁嘴把水中细小的甲壳类动物等小虫给过滤出来吃掉, 自然中相似的结构往往会有着相同的结构, 黑脸琵鹭的扁嘴也是用来做相似的事情的. 黑脸琵鹭会利用宽大的嘴过滤水中的甲壳纲小虫, 也会利用嘴巴灵敏的触觉, 捉着从嘴中或嘴边溜过的小鱼, 当然, 如果黑脸琵鹭幸运地捉住大鱼, 也会毫不犹豫地吞下.
虽然黑脸琵鹭和白琵鹭有着十分相似的外貌, 他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白琵鹭在IUCN的红色名录中等级是无危 (LC) , 而黑脸琵鹭在IUCN红色名录中的等级则是濒危 (EN) . 根据2015年湿地国际 (Wetland International) 的调查数据, 白琵鹭的全球种群数量在63000到65000之间, 然而黑脸琵鹭的全球种群的2016年调查数据则是3300多只. 看一下分布就不难发现两者的差别, 白琵鹭在欧亚非三大陆的温带亚热带地区的国家有着广泛的分布, 中国的长江中下游, 东南沿海地区, 中亚的各个国家, 中南半岛的各个国家, 印度半岛, 欧洲的各个国家, 非洲的红海沿岸等地都是白琵鹭的落脚点. 而黑脸琵鹭的分布范围则窄小的多, 黑脸琵鹭在朝鲜半岛的西南侧沿岸和中国辽宁省的沿海地区繁殖, 主要在中国黄海和东海的沿岸, 北部湾沿岸越冬.
那么, 黑脸琵鹭和白琵鹭种群数量的差异和分布范围, 哪个才是因, 哪个才是果呢? 分布范围更小的黑脸琵鹭的数量相对于白琵鹭少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会小多少呢? 据估计, 黑脸琵鹭的数量曾经可能达到过10000只以上, 是现在 (2016年) 种群数量的三倍以上. 我们现在知道, 黑脸琵鹭的繁殖地主要是在黄海沿岸的海岛上, 而白琵鹭繁殖的地方则在欧亚大陆更为北部的广大的草原中的湖泊附近或者湖心岛. 相对而言, 黑脸琵鹭繁殖的地方则很有限, 而且由于黄海沿岸的中国和韩国的发展, 很多适合黑脸琵鹭繁殖的地方都已经被破坏, 黑脸琵鹭的繁殖地大大缩小. 黑脸琵鹭在朝鲜半岛南侧的小岛和中国辽宁附近的小岛上繁殖, 主要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海滩和香港附近的海滩越冬. 黑脸琵鹭会从台湾岛的大陆一侧的越冬地或者香港的越冬地出发, 沿着东南沿海, 中间做少数几次停留, 到达江苏盐城等地, 再直接飞到繁殖地去. 整个旅程中经过的地区都是中国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 这些地区的许多滩涂湿地因为填海造陆或者工业污染而遭到破坏, 另外一些地区还会有人偷偷架设鸟网捕捉迁徙鸟类. 黑脸琵鹭基本上只在海边活动, 而白琵鹭则会深入到内陆湖泊中越冬. 相比之下, 虽然白琵鹭也会到达经济发达的地区, 但是他们繁殖地和越冬地还有相当面积的地方不会受到较大的人类活动干扰.
曾经黑脸琵鹭的数量因为栖息地破坏,因为DDT等污染物对黑脸琵鹭繁殖的影响经受过快速的下降. 现在, 经过众多机构和个人的努力, 黑脸琵鹭数量下降速度有所减缓, 甚至2016年的调查数据相对于2015年的调查数据有少量上升. 然而, 我们仍然不能够掉以轻心, 中国的滨海湿地依然在遭受工业污染和围海造陆等破坏, 全球仅存的三千多只黑脸琵鹭依然处于灭绝的边缘. 我们想要保护黑脸琵鹭, 我们想要保护他们的栖息地, 而同时, 我们也将保护和黑脸琵鹭同样喜欢滨海湿地的众多迁徙的鸻鹬等鸟类以及整个湿地的生态系统.
(图片直接引用自网上)
参考文献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6. Platalea minor.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e.T22697568A93621394.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6. Platalea leucorodi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e.T22697555A86435028
- SWENNEN, C. & YU, Y. Notes on feeding structures of the Black-faced Spoonbill Platalea minor. ORNITHOLOGICAL SCIENCE 3, 119–124 (2004). Ueta, M. et al. Discovery of the breeding sites and migration routes of Black‐faced Spoonbills Platalea minor. Ibis 144, 340–343 (2002).
- Yeung, K. L., Yao, C. T., Hsu, Y. C., Wang, J. P. & Li, S. H. Assessment of the historical population size of an endangered bird, the black-faced spoonbill ( Platalea minor ) by analysis of mitochondrial DNA diversity. Animal Conservation 9, 1–10 (2006).